【新加坡疫情】3483例!专家明言:加速开放的代价或为每天死亡6、7人!
从新加坡出现首起新冠病例开始算起,这场疫情已经过去了1年8个月又13天。
去年经历的是原版新冠病毒,新加坡坚决抗疫清零,对病毒主动出击。
今年流行的主要是德尔塔变异病毒。
新加坡改为防守策略,增派人手、扩大医院容量,日增3000+,硬着头皮坚定共存。
不过,现在各方都在预测这一波德尔塔疫情已经接近到顶,全球的疫情形势,也该整体回落了。
面对这种预测,新加坡是否会考虑加速开放呢?
有专家认为,目前全球主要流行的德尔塔毒株是新冠病毒疫情发展的高峰,很可能成为该病毒的最后一个变种。
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库宁(Eugene Koonin)在出席新西伯利亚科尔佐沃科学城举行的生物技术论坛OpenBio时称,德尔塔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主要流行的毒株,无疑是一个稳定的毒株。
至于这种毒株是否会被另一种毒株取代,或是最后一种毒株,库宁解释说,在众多人群接种疫苗的情况下,病毒很难突破已形成的免疫防御——在保持很高的能力与受体产生联系的同时“逃避”抗体。他指出:“这种德尔塔产生能逃避抗体突变的机会不是很大。”
库宁坦言,他不确定病毒是否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,但上述因素表明,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。
而这就意味着,如果按照欧美的路子来说,当新增病例经过2个月的暴涨后,疫情就会迎来回缓平息!
不过,对于此刻的新加坡,病例数字并不是关键,而是医疗系统容量。
如果德尔塔是新冠疫情的最后一个大浪,可能挺过这几次也就够了。
但让人担心的地方就在于病毒难以预料,谁能在此刻神算德尔塔就是新冠的最后一个变异体?
再者,也有人为长期后遗症焦虑。
感染新冠以后痊愈的人,病好了那会儿是没啥感觉的。
但是病好之后的一段时间,可能会出现疲劳、头痛、记忆力衰退、呼吸急促等症状。
即使开放的风险很大,本地专家仍然认为,新加坡的病例趋稳以后,要继续重新开放。
但是对于病例到底要激增到多少?到几时?
貌似还没人有准谱。
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专家Hsu Li Yang是这么说的:现在没有任何模型可以绝对精准地预测出接下来几周的疫情走势,这意味着我们只能尽力做好准备,应对可能出现的结果。
说到病例走势。周末的时候单日新增病例还降了,而专家也认为,现在的病例数字不太能完全反应疫情严重程度。
比如,现在社区很多人都是用抗原快速检测仪进行自我检测,而这些病例并不会报告被统计起来。
而且他还表示,如果要为了更快开放,新加坡必须接受每天6到7人因新冠去世。
另一专家梁浩楠医生表示:“如果新加坡可以将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6000例以下,那么就应该没问题。”
此外,梁医生还认为新加坡的重新开放程度应该会取决于医院的负荷程度。
如果本地疫情恶化,就连常规的医疗服务也可能被殃及,这个局面无疑是灾难性的。
卫生部现在的做法相当于先发制人。
准备好应对的硬件设施条件,再容病例激增;给特定人群开打第三剂;同时施行稳定期的收紧措施,减少社交聚会人流,以减缓病例倍增速度。
这些措施都实行了,余下的只能等结果,等措施见到成效。
新加坡的小学生已经居家学习快两周。
看着日益增长、连续两天超过3000的病例,很多家长都庆幸“还好这两周孩子在家”。
结果,昨天教育部就通知下周居家学习结束,必须分批回校上课!
小三至小六学生将从下星期一(10月11日)起回校上课,小一和小二生则推迟两天,从星期三(13日)起回校上课。
另外,小一至小五学生返校前,必须在8号或9号在家自行做抗原快速检测(ART),然后把检测结果上传。
特需学生从本月18日至22日,需要继续回校上课。
中小学、初级学院和励仁高中(Millennia Institute)的课外活动将继续暂停。
新加坡日增病例如此严重,很多人都在期待延长居家学习,谁知道教育部竟然发布了这样的举措,很多家长都表示不理解。
对比,教育部长陈振声专门发了一篇贴文解释原因。
他说,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合适居家学习的环境。长时间居家学习不但影响他们的课业,也对他们的社会情绪发展产生不良影响。居家学习只能是万不得已的做法,而且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。
“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将与我们共存一段时间,我们必须学习与病毒共存,减少它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。”
教育部决定让孩子下周分批返校,并在安全和可持续的情况下进行,全面照顾他们的学业和社交情绪发展。
此外,陈振声也表示理解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,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所面对的压力。
他也指出,一旦政府批准让12岁以下孩子接种冠病疫苗,他希望学生都能尽快接种。
一边是病例暴增,一边是共存策略下的逐步开放。
为了稳定经济,保住金融中心、旅游大城的光环,新加坡不得不冒下如此风险。
面对这种情况,小编也要提醒在新加坡的留学生,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健康防护,尽量减少流动!